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,是能源互聯網浙江實踐的核心載體,是傳統電網向海量資源被喚醒、源網荷儲全交互、安全效率雙提升的電網升級,具有高承載、高互動、高自愈、高效能四項能力,能夠解決電網源荷缺乏互動、安全依賴冗余、平衡能力縮水、提效手段匱乏等現實問題。下面我通過思路上“三個理念"引導、路徑上“多元融合"賦能、結構上“四梁八柱"支撐,系統性闡述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構建方式。
應對能源電力發展挑戰,我們提出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的三個理念,一是“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",以提高能效水平促清潔低碳發展;二是“節省的投資是高效的投資",以提升輔助服務能力促精準高效投資;三是“喚醒的資源是優質的資源",以喚醒資源促提質增效。
方式策略方面,通過多元融合實現電網的高彈性,具體說,多元融合就是多元驅動,要素融合,即通過技術支撐、市場推動、政策引導、智能創造、組織創新的“五組賦能"激發驅動力,縱向融合源網荷儲各環節要素,橫向融合能源系統、物理信息、社會經濟、自然環境各領域要素,發揮聚合效應,促使電網形態向高彈性轉變。通過組織創新變革,構建與能源互聯網相適應的組織架構、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,凝聚合力,激發活力,為高彈性電網建設提供組織和動力保障。
體系結構方面,以“四梁八柱"為支撐,推進多元融合具體落地。其中“四梁"指的是源、網、荷、儲四個電力系統核心環節,“八柱"指的是在網架、融合、安全、效率、資源、互動、市場、數智等八個方面開展電網功能的創新優化,具體包括:通過靈活規劃網架堅強,加強電網承載力,實現清潔能源占比及電力電子設備占比“雙高"情境下的廣域資源安全靈活配置;通過電網引導多能互聯,推進源網荷儲四側“即插即用"全覆蓋,實現多種能源優勢互補;通過安全承載耐受抗擾,促進三道防線整體升級,加強自主防御和自愈恢復能力,實現安全效率雙提升;通過設備挖潛運行高效,釋放規劃、設計、運行、用電環節的交叉裕度,推動系統從增冗余保安全轉變為降冗余促安全;通過各側資源喚醒集聚,以多層級負荷聚合調動資源優勢,促進需求側分布式資源雙向互動;通過源網荷儲彈性平衡,移峰填谷縮小峰谷差,推進電力平衡轉變為電力電量平衡統籌兼顧;通過市場改革機制配套,形成規則保障,激發互動活力,促進價值實現;通過科創帶領數智賦能,推動兩化融合,依托科技進步為電網發展注入強大動能。
母線槽性能及使用前的注意事項
母線槽散熱性能好.電纜的絕緣材料(芯線絕緣和外皮絕緣)既是絕緣材料,又是隔熱材料,因此電力電纜在橋架內敷設時,允許敷設2層,其原因是考慮散熱。母線槽利用空氣傳導散熱,并通過緊密接觸的鋼制外殼,把熱量散發出去,因此它的散熱性能和電纜相比,電纜散熱性能可見一斑了。
母線槽幾乎不必維護,日常維護通常是測量外殼和穿芯螺栓的溫升、進線箱的接頭溫升等,穿芯螺栓若采用4.8級,則需要定期緊固,若采用8.8級的高強螺栓則不用定期堅固。而電纜因其材料易于磨損、易老化、壽命較短等因素限制,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,甚至更換。
1) 工程處于建設期間,對于母線槽安裝時與安裝后都應防止濕氣、灰塵和雜物侵入。
2) 母線槽安裝時穿墻和穿越每層樓板面時,在洞口處,因土建施工將水或混凝土滲進母線槽內部,會造成絕緣等級降低甚至破壞。
3) 母線槽終端須加保護,插接口未用時須處于關閉狀態,否則會導致異物進入。
4) 母線槽安裝后,需方和施工方置之不理,保護防范意識不強的態度,會造成人為與非人為損壞,因而須做好設備的交接工作。
按照創新驅動、示范帶領、共建共享的路徑開展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。通過創新驅動,催生發展新動能。倡導第1創精神,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,全力打造創新高地,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跨越,下好“先手棋",加快向高彈性電網演進。能源供給側,突破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安全控制技術,推動特高壓交流環網建設,保障浙江第三、第四直流安全接入;突破新能源大規模消納關鍵技術,滿足未來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及沿海核電發展需要。能源消費側,持續推進電動汽車、港口岸電等電能替代關鍵技術,助力節能減排;突破精準負荷控制及負荷聚合技術,提升互動能力;加快能源梯級利用、節能降損技術攻關,促進智慧社區、零碳建筑技術突破,降低社會能耗水平。能源傳輸側,推進電氣裝備研制,培育直流電氣設備產業鏈;推進電網人工智能調度及數字孿生技術,實現智能化演進;突破源網荷儲四側“即插即用"及多場景靈活儲能技術,加強高品質互動資源布局。
通過示范帶領,應用落地見實效。發揮區域優勢,點線面多維度打造與浙江資源稟賦、用能結構相協調的試點示范,加快功能躍升。攻關核心技術點,因地制宜開展直流配用電、低頻輸電、多場景儲能、分布式抽蓄、電動汽車聚合調控、多站合一、能源大數據中心等突破性研究,通過針對性發力取得“從0到1"的原創成果,爭創國內第1。帶動多條專業線,調動規劃、設備、運行、需求側各類資源綜合應用,提升系統抗擾能力,依托可調節、可中斷負荷和動態極限防御,提升系統異常恢復和惡劣情況下的生存能力,形成彈性縱深,抵御外部擠壓。以規劃、設計、運行、資產效率釋放優化內部效益;以減少業務環節、縮減辦電時間、降低辦電成本釋放社會效益,形成效率效益共享鏈路。形成功能展示面,發揮集聚優勢,以杭州蕭山亞運高彈性電網智慧示范區、嘉興海寧城市能源互聯網深化應用示范區等作為綜合示范,集中體現高彈性電網功能元素的協調運作。挖掘技術優勢,開展特色實踐,打造未來能源互聯形態實景。
通過共建共享,構筑能源生態圈。將分散的業態,通過能量流、信息流、價值流“三流合一",形成多方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。能量流成為安全高效的物理基礎,發電企業高效清潔利用能源,共同承擔安全調節功能,參與市場化互動;能源傳輸企業公開公平公正地優化配置資源,提供安全高效智慧的能源服務;能源用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互動,共同促進系統安全和能效提升。信息流成為互通感知的數據紐帶,通過大數據、大平臺推動能量的數字化和透明化,政府攜手各個主體建設能源大數據中心,推進能源治理信息共享。價值流成為社會能效優化的引導羅盤,政府部門為可中斷、可調節負荷、抽水蓄能電站、電化學儲能、新能源配額、分時電價優化等領域出臺政策機制,實現價值共創共享;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及區塊鏈技術應用,保障價值分配,還原電力商品屬性。社會各界形成價值共生,促成綜合能效提升。
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